top of page

「病例分享 - 中風後遺症」

「病例分享 - 中風後遺症」 ~ 結構感知學(Osteopathy)

我有一位結構感知學的學生目前正於廣州的醫院做習實中醫。上星期他發微信問我有關一位中風病人的治療意見。

「是一位30歲的肥胖病人,三個月前中風,中風之前完全沒有運動習慣,左側基底節區出血,於左側大腦的中部是腦出去,腦梗塞的多發部份。一開始從癱瘓,經三個月康復後稍為恢復了活動能力,現在右手只能平舉到肩高。」

由於中風的情況是「神經腦脊膜組織系統」(neuromeningeal “tissue” system) 和腦脊髓液流體系統(cerebrospinal “fluid” systems)受到影響。 而這二者組成一個重要的系統,我們稱之為髗骶系統(craniosacral system),大腦則處於這個液體環境之中,這液體環境有個自然的壓力系統,而許多病症(包括一些中風後遺症)的出現都是因為這個壓力系統受損 (它也管理動脈血流)。 想要恢復整個系統的完整性,我建議該學生按照以下程序去處理:

#########################################

1) 放鬆脊椎(腰椎和胸椎每個關節),以平衡在椎管內的流體壓力(fluid pressure in the spinal canal)

2) 重覆輕輕按壓骶骨(sacrum),以泵送腦脊髓液。骶骨是腦脊髓液泵送機制(CSF pumping mechanism)的重要環節

3) 放鬆頸段關節(cervical segment release),以允許靜脈從頭蓋骨流出

4) 上頸椎釋放(Upper cervical release),因為"交感神經"(sympathetic tone)始於這裡

5) 胸腔橫膈膜(The thoracic diaphragm),這會直接幫助調節心臟的血液流動

6) 刺激頸部淋巴結(Processing neck lymph),以便它從內顱骨輸送細胞廢物

7) 顱骨和膜的精確平衡(precise balancing of cranial bones and membranes),改善大腦的環境

8) 核心鏈路(Core Link),提高副交感神經反應(parasympathetic response),提高新陳代謝活力 (metabolic vitality)

#########################################

到了當晚,我學生很開心的告訴我,今天幫他做完治療後,右手可以高舉過頭,但會震得很利害。

到了第二天,我學生再給該病人做一次治療後,這次我教他側重於某些部份,然後右手高舉過頭也不會震了,右手可以正常活動。

結構感知學(Osteopathy) 可以具體地治療全身,亦可以專注於特定系統的治療。這個治療是集中於減輕及平衡髗骶系統的(液體)壓力。

其實要治療中風後遺症是非常的困難,但當我們恢復身體自然機制,體內的自動調整機制和自我修服功能便能夠暢通無阻。

到顱內壓力失衡,除了中風會直接影響之外,其實我們日常也會因為撞擊、跌倒、精神緊張、休息不足或其他身體不適等原因而出現骶系統壓力不平衡的情況,有可能會引起頭痛,偏頭痛,鼻敏感,失眠,焦慮,甚至狂燥等等問題。

Wyatt Chung , DO(MP) Sosa Osteopathy Centre 結構感知學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No tags yet.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